断断续续的看完了,很容易让人想到韩国导演李沧东的《绿洲》。疾病、孤独、性都用水来隐喻在其中。
在电影里,水流总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幽暗、绝望的东西,一道楼顶顺承下来的无名之水似乎成了孤独者梦中的一道暗流。
三个用爱及血缘连接在一起的人生活在浓重的寂静中,独自起卧、进食、行走、离开。窗明几净的都市,简陋的一室,因楼顶泄下陌明的水而打破了惯常的凝重。
导演用滞缓的时间感来使我们参与其中,使观者忘记浓墨重彩的现实生活,被抽离进了带着明显寂静感的乏味片段之中。在这里,没有人带着笑脸、假话生活,都是日升月沉的岁月里的卑微个体。观者甲觉得,每一个演员都在借一个虚拟的身份在表演自己,因为每一个人的孤独都是那么的根深蒂固,所以不需假装。
没有去过台北,不知道为什么电影里面的都市会是那么的沉静,被城市微暗噪音笼罩着的静谧之感,使每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带有回响。白日的喧嚣也仿佛话外音,与生者疏离、无涉。在这样的氛围里,讲一个欲望与孤独的故事。传统在这里通过疾病与现实对接,算命、针灸、请神,神秘又有一点可笑
《河流》是台湾导演蔡明亮的第三部长片作品,同时也是“水的三部曲”终结之作,并成功入围1997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。影片中,小康因故罹患歪脖病,父母带他四处寻医,原本情感疏离的一家三口在这个过程中愈加冷漠,被各自的欲望捆绑。影片延续了《青少年哪吒》《爱情万岁》中关于水的意象使用,蔡明亮固定长镜头的镜语风格也更加成熟,在近乎无情的观照之下,在近乎席卷的声音包围之中,台北都市人类的迷惘境遇、面对欲望的无力与悬浮感、都市空间的潮湿与冷漠尽收眼底
很显然,这几天在补蔡明亮的片咯,看一个写一个,确切说是不写难以平静。我迫切要写的并非电影评论,它确实有太多可以分析,但我迫切的是自我对话,是自己跟自己的思想风暴。
插头和插座,观众和导演,对上味真是相当有福的庆幸的。
要求演员放空的表演让我看得舒服到升仙~跟着他和他的演员一起放空,一起生活。
这部片算是相当有情节,且象征鲜明,算是很好懂的。脖子的弯直,压抑和本性,接受和抗拒。水流,拖拉对付,不治源头。片中的妈妈倒是透明得很,把自身欲望和性已经行动积极放开。开始我以为他跟爸爸坦诚先见后、坦荡接受后脖子就会好,但是结尾好像没这个意思。
必须说,“你是什么,你就遇到什么”,“你会在需要的时候,看到你该看到的”,直到昨晚看之前都对此片情节一无所知,在看这部片的五天前,5月14号,我对自己的处境彻底上升到了理论分析和找朋友探讨的地步,因为,我脖子的问题久治不愈,愈发严重。巧合吗?大概一个月前,洗澡回来,全身,尤其是脖子、大臂、臀部,非常的痒,去看医生,又上网查了资料,确定是没有传染性的一种常见康疹
热门爱情片 台湾版的“基佬五十”——换一只眼睛看《河流》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yuyangsl.cn/video/id-3408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