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层梦境叙事:莎剧新编
毫无疑问,《沙丘》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感官享乐是全新的:迷幻音乐、梦境画面、莎剧新编、宗教科幻……可谓纷至沓来。不过,我更加关注其叙事内核,也就是好莱坞电影中的不变部分,具体说就是其梦境叙事结构。
什么是梦境叙事结构?简而言之,就是叙事中的无意识结构,落到现实就是叙事者的欲望主体结构。这部电影体现了什么无意识结构呢?
很多观众都识别出了这部电影中的莎士比亚《哈姆莱特》的王子复仇记结构
没想到人生第一次听同步音轨拉片,是维伦纽瓦的沙丘。
我还补完了沙丘小说的第一部,全方位的浸入沙丘世界里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。
维伦纽瓦着迷沙丘与携沙丘披荆斩棘冲出大师坟场的决意,我是能懂的。法国波尔多附近有个大沙丘,dune du Pilat,面向大西洋背靠一片森林,黄沙蓝海与绿树,是谁第一眼看到都会沉醉,当然这也成为法国人在西南边乡间度假小屋的聚集地。虽然叫大沙丘但其实就是绵延海滩的一小片区域,但我第一眼见到,还是即刻被折服。
沙丘上迎风,即使是晴天微风
观看过程中实在有太多不适,没啥逻辑,单纯记录一下:
1. 本片最荒诞之处,明明已经一万年了,人类已经进化到可以从一个星球飞奔到另一个星球了,但是对于政治的构建又回到中世纪,这里女性只能作为XXX的妻子,XXX的女儿出现(唯一个技术工种改成了女性还被说成因为政治正确),看看里面阴谋是男人的事,话语权掌握在男人手里,女性出门还要带面纱(不要说因为风沙,男性出门也没因为风沙而戴口罩),当一排排女性带着面纱站在里面的时候,我只想到了三个字“塔利班”。
2. 姐妹会这个组织就更有意思了
还原度很高,沙漠那一段,基本与两年前看原著时同频了。当然,看到已经实现太空自由的人类,排排站,拿着冷兵器互砍,还是有点尴尬,文字和影像之间,有壁。
客观说,前半部分,真是,谁有谁的尴尬,大家都端着,从主演到配角,各有不适。我震哥,唉,原著岳医生着墨是少,人设是危,但没想到搬到大银幕,出场更少,人设更危,连死都不愿多给一帧镜头。本来就单薄,这下更立不住了。
奔“视听”去的,召回沙虫那段沙锤音效秒回太空漫游,片尾曲那段呢喃特别喜欢,只是字幕一出,人全跑光了
《沙丘》改编自弗兰克·赫伯特写于1965年的同名小说
《沙丘》有着古典的外壳,但着眼于解构与颠覆,是剥离同态的“王子复仇记”。它讨论英雄的质伪、信仰的虚无和人类躯壳以至灵魂深处的赤焰。
电影开始,黄沙似乎飘散在眼前,自己好像也融入了那个阴郁又壮阔的世界,成为莽莽沙海中的一粒。沙丘写到了比其他科幻作品更远一个层,反而有点返璞归真的感觉。也就是当人类对科技的探索达到穷尽的时候,会发现科技改变不了人性。作者对人性以一种无限看低、无限看衰的描写,用科幻的主题来写人类社会的内核。
“沙丘”简单说说与原著小说的区别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yuyangsl.cn/video/id-1752.html